广州总部电话:020-85564311
广州总部电话:020-85564311
20年
互联网应用服务商
请输入搜索关键词
知识库 知识库

优网知识库

探索行业前沿,共享知识宝库

这些UI 设计规范及其基础元素规范,让团队协作效率翻番

发布日期:2025-11-11 09:01:13 浏览次数: 809 来源:小河小禾
推荐语
告别团队协作中的混乱与低效,掌握UI设计规范让产品体验更统一、团队效率更高!

核心内容:
1. 基础设计元素规范:色彩、字体、图标等视觉一致性的构建
2. 交互布局规范:确保用户操作体验的统一性与可预测性
3. 文档管理与协作流程:降低沟通成本,提升团队协作效率
小优 网站建设顾问
专业来源于二十年的积累,用心让我们做到更好!

UI(用户界面)设计规范是产品视觉呈现与交互体验的核心准则,它如同设计领域的 “法典”,不仅能保障多终端、多版本界面的一致性,降低团队协作中的沟通成本与重复工作量,更能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稳定的操作预期,提升产品的易用性与好感度。一套科学、全面的 UI 设计规范,需要从基础元素、交互布局到文档管理进行系统性构建,每个环节都需兼顾细节与实用性。

一、基础设计元素规范:奠定界面视觉一致性的基石

基础设计元素是 UI 界面的 “原子”,包括色彩、字体、图标、组件等,这些元素的规范设计直接决定了界面的视觉风格与识别度,是确保产品整体视觉统一的核心。

1. 色彩系统规范:传递产品调性与保障视觉无障碍

色彩是产品给用户的第一视觉印象,合理的色彩系统不仅能传递产品定位与调性,还需满足无障碍使用需求,确保所有用户都能清晰识别界面信息。

色彩分类与色值定义:

主色:作为产品的核心识别色,需与产品定位深度契合。例如,金融类产品常用 #1E88E5(蓝色)传递安全、信任的调性;医疗类产品常用 #4CAF50(绿色)象征健康、生命;娱乐类产品则可采用 #FF5722(橙色)展现活力、热情。主色需明确标注 HEX、RGB、CMYK 三种色值,确保在不同场景(屏幕显示、印刷物料)下色彩一致,同时定义主色的不同明度变体(如主色 70%、50%、30% 明度),用于不同层级的背景、边框等元素。

辅助色:用于强调关键交互元素(如按钮、标签、通知),需与主色形成协调且有对比的关系,避免与主色冲突。辅助色通常设置 2-3 种,如主色为蓝色时,可搭配 #FFC107(黄色)作为警告类辅助色、#F44336(红色)作为错误类辅助色、#4CAF50(绿色)作为成功类辅助色。每种辅助色同样需定义完整色值与明度变体,且明确使用场景,例如错误提示文本、按钮边框需用红色,成功状态的图标、提示框需用绿色。

中性色:用于文本、背景、分割线等基础元素,需形成清晰的层级区分。中性色通常从白色到黑色过渡,设置 5-7 个色阶,如 #FFFFFF(纯白,用于卡片背景)、#F5F7FA(浅灰,用于页面背景)、#E5E6EB(中灰,用于分割线)、#86909C(深灰,用于辅助文本)、#1D2129(近黑,用于正文文本)。需注意中性色的明度差,确保相邻色阶有明显区分,同时文本与背景的对比度需符合 WCAG 2.1 AA 级标准 —— 正文文本(字号≥14px)对比度不低于 4.5:1,大标题文本(字号≥18px 或字重≥700)对比度不低于 3:1,避免因对比度不足导致用户阅读困难。

色彩使用原则:同一界面中,主色、辅助色的使用面积需控制,主色占比建议不超过 30%,辅助色占比不超过 15%,中性色占比不低于 55%,避免色彩过于杂乱;不同模块(如首页、详情页、个人中心)可在统一色彩系统基础上,通过辅助色的细微差异进行区分,但需保持整体风格一致。

2. 字体系统规范:保障阅读流畅性与信息层级清晰

字体是界面信息传递的核心载体,字体系统的规范设计需兼顾可读性、美观性与平台适配性,确保用户能快速获取信息,同时感知界面的整洁与专业。

字体家族选择:

移动端:优先选择系统默认字体,避免因字体加载问题影响体验。iOS 系统常用 “苹方 - 简”,Android 系统常用 “思源黑体”,鸿蒙系统常用 “HarmonyOS Sans”;若需自定义字体,需选择笔画清晰、易识别的无衬线字体(如 “阿里巴巴普惠体”),且字体文件大小需控制在 500KB 以内,避免占用过多内存。

PC 端:Windows 系统常用 “微软雅黑”“宋体”,macOS 系统常用 “苹方 - 简”“Helvetica”,网页端需设置字体 fallback(如font-family: "微软雅黑", "苹方-简", sans-serif),确保在不同系统下都能正常显示;办公类、工具类产品可选择偏正式的字体,娱乐类、社交类产品可选择偏活泼的字体,但需避免使用过于艺术化、识别度低的衬线字体(如 “楷体”“隶书”)用于正文。

字号与层级定义:

页面标题:移动端字号通常为 20-24px,字重 700(加粗);PC 端字号通常为 24-28px,字重 700,用于页面顶部的一级标题(如 “首页”“订单详情”),需与正文有明显区分,突出页面核心主题。

模块标题:移动端字号 16-18px,字重 600;PC 端字号 18-20px,字重 600,用于页面内各模块的二级标题(如 “推荐商品”“最近订单”),引导用户关注模块内容。

正文文本:移动端字号 14-16px,字重 400(常规);PC 端字号 14-16px,字重 400,用于核心信息的传递(如商品描述、订单信息),是界面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号,需确保阅读舒适,行高设置为字号的 1.5-1.8 倍(如 14px 字号行高 21-25px),避免文本过于拥挤或松散。

辅助文本:移动端字号 12-13px,字重 400;PC 端字号 12-13px,字重 400,用于补充说明信息(如按钮下方提示、输入框占位文字),颜色需使用中性色中的深灰色(如 #86909C),与正文形成区分,行高设置为字号的 1.4-1.6 倍。

字体使用禁忌:同一界面中,字体家族数量不超过 2 种,避免风格混乱;字号层级不超过 4 级,防止信息层级模糊;禁止使用斜体、下划线(链接除外)装饰正文文本,避免影响阅读效率。

3. 图标规范:提升功能识别效率与视觉统一性

图标是界面中的 “视觉语言”,通过简洁的图形传递功能含义,规范的图标设计能让用户快速理解功能,减少操作成本,同时提升界面的简洁度与美观度。

图标风格统一:根据产品定位确定图标风格,且全程保持一致。扁平化风格(无渐变、无阴影)适用于大多数互联网产品,简洁易识别;线性风格(以线条勾勒图形,线条粗细统一)适用于工具类、办公类产品,显得专业、精致;面性风格(以填充色块为主,边缘圆润)适用于社交类、母婴类产品,显得亲切、活泼。例如,线性图标线条粗细需统一为 2px(移动端)或 2.5px(PC 端),面性图标圆角弧度需统一为 4px 或 8px,避免同一界面中出现多种风格的图标。

图标尺寸与比例:

导航图标:用于底部导航栏、侧边导航栏,移动端尺寸通常为 24×24px,PC 端尺寸为 28×28px,图标内部图形需居中放置,与边框间距不小于 2px,确保视觉平衡。

功能图标:用于按钮、列表项、工具栏,移动端尺寸 18×18px-22×22px,PC 端尺寸 20×20px-24×24px,需根据所在元素的大小调整,避免图标过大或过小导致不协调。

状态图标:用于提示状态(如加载中、成功、失败),移动端尺寸 16×16px-20×20px,PC 端尺寸 18×18px-22×22px,图标需简洁明了,让用户一眼能识别状态含义。

图标状态定义:明确图标在不同交互状态下的视觉表现,确保用户能感知操作反馈。默认状态(未点击时)使用中性色(如 #86909C);hover 状态(鼠标悬浮或手指触摸时)使用主色或辅助色(如 #1E88E5);选中状态(已激活时)使用主色,且可添加边框、背景等装饰(如底部添加 2px 宽的主色横线);禁用状态(不可点击时)使用浅灰色(如 #E5E6EB),且图标透明度降低至 50%,明确传递 “不可操作” 的信号。

4. 组件规范:实现交互逻辑统一与设计复用

组件是界面中可重复使用的 “功能单元”,如按钮、输入框、弹窗等,规范的组件设计能减少重复设计工作,确保不同页面的交互逻辑一致,提升用户操作的连贯性。

按钮组件:

类型区分:根据重要程度分为主要按钮、次要按钮、文本按钮。主要按钮(核心操作,如 “确认支付”“提交订单”)采用主色填充,文字为白色,圆角弧度 4px-8px,hover 时主色明度降低 10%,点击时添加轻微阴影(如box-shadow: 0 2px 8px rgba(0,0,0,0.1));次要按钮(次要操作,如 “取消”“返回”)采用白色背景、主色边框,文字为主色,圆角弧度与主要按钮一致,hover 时背景色变为浅灰色(如 #F5F7FA);文本按钮(辅助操作,如 “忘记密码”“查看更多”)无背景、无边框,文字为主色或中性色,hover 时文字颜色加深或添加下划线,避免占用过多界面空间。

尺寸定义:移动端按钮高度通常为 44px-48px,宽度根据文字长度自适应(最小宽度 80px);PC 端按钮高度 36px-40px,宽度最小 100px,确保手指或鼠标能轻松点击,避免按钮过小导致操作失误。

输入框组件:

基础样式:默认状态下,输入框边框为中性色(如 #E5E6EB),高度移动端 44px、PC 端 36px,圆角弧度 4px,占位文字颜色为浅灰色(如 #C9CDD4),字号 14px;聚焦状态下,边框变为主色,且添加 1px 宽的主色阴影(如box-shadow: 0 0 0 2px rgba(30,136,229,0.2)),明确提示用户当前操作焦点。

状态处理:输入错误时,边框变为红色(如 #F44336),右侧添加错误图标(如 “×”),下方显示红色错误提示文本(字号 12px),说明错误原因(如 “手机号格式不正确”);输入成功时,边框变为绿色(如 #4CAF50),右侧添加成功图标(如 “√”);禁用状态下,输入框背景色为浅灰色(如 #F5F7FA),文字颜色为灰色(如 #86909C),且不可点击输入。

弹窗组件:

布局结构:弹窗由标题区、内容区、按钮区三部分组成。标题区文字字号 16px-18px,字重 600,居中或左对齐,右侧可添加 “关闭” 图标(18×18px);内容区文字字号 14px,行高 1.6 倍,与标题区间距 16px,用于展示弹窗核心信息(如确认提示、表单内容);按钮区位于弹窗底部,主要按钮在右、次要按钮在左,按钮间距 16px,与内容区间距 24px,确保操作逻辑清晰。

交互规则:弹窗弹出时需添加背景遮罩(黑色,透明度 50%),阻止用户操作底层界面;点击遮罩或 “关闭” 图标时,弹窗关闭(需确认是否保留用户输入内容,如表单弹窗需提示 “是否放弃修改”);按钮点击后,弹窗需有关闭动画(如渐隐、缩放),提升交互体验。

二、交互与布局规范:打造符合用户预期的操作体验

交互与布局是 UI 设计的 “骨架”,规范的交互逻辑能让用户操作流畅自然,合理的布局能让界面信息清晰有序,两者结合才能打造出 “好用” 的产品界面。

1. 交互逻辑规范:遵循用户习惯,减少认知成本

交互逻辑需基于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与心理预期设计,避免让用户思考 “如何操作”,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直觉,降低认知负担。

基础交互规则:

页面跳转:点击列表项(如商品列表、订单列表)时,跳转至对应的详情页,且跳转时有过渡动画(如右滑进入);详情页顶部需设置 “返回” 按钮,点击后返回上一页,且保留上一页的滚动位置,避免用户重新查找;跨模块跳转(如从首页跳转至个人中心)时,需确保跳转目标明确,避免用户迷失在页面层级中。

滑动操作:移动端下拉时,列表页面触发 “下拉刷新”(显示加载动画,如旋转的图标),刷新完成后提示 “更新成功”;上拉至页面底部时,触发 “上拉加载更多”(显示 “加载中” 文字或动画),无更多数据时提示 “已显示全部内容”;左滑列表项(如消息、订单)时,显示操作按钮(如 “删除”“编辑”),按钮宽度 80px-100px,点击按钮后执行对应操作(需添加确认提示,避免误操作)。

按钮交互:点击按钮时,需有即时反馈(如颜色变化、轻微缩放),让用户感知 “已点击”;若操作需要耗时(如提交表单、加载数据),需在按钮上显示加载动画(如圆形旋转图标),且按钮禁用,防止重复点击;操作完成后,需给出结果提示(如成功提示 “提交成功”,失败提示 “网络错误,请重试”),提示时长 2-3 秒,自动消失(重要提示需用户手动关闭)。

特殊场景交互:

空状态:当页面无数据时(如首次使用、数据删除后),需显示空状态界面,包含空状态图标(如购物车空图标、订单空图标)、提示文本(如 “暂无订单,快去下单吧”)、引导按钮(如 “去首页购物”),引导用户进行下一步操作,避免界面空白让用户困惑。

异常状态:网络错误时,显示网络错误图标、提示文本(如 “网络连接失败,请检查网络”)及 “重试” 按钮,点击 “重试” 后重新请求数据;数据加载失败时,显示失败图标、提示文本(如 “数据加载失败,请稍后重试”)及 “重试”“反馈” 按钮,方便用户解决问题或反馈问题。

2. 布局规范:栅格系统为基础,信息层级分明

布局需基于栅格系统设计,确保界面元素对齐统一,同时通过信息层级的区分,引导用户关注核心内容,提升信息获取效率。

栅格系统设计:

移动端:采用 12 列栅格系统,列宽自适应屏幕宽度,列间距(gutter)16px,左右边距(margin)16px;例如屏幕宽度 375px 的手机,每列宽度 =(375-16×2-16×11)÷12=(375-32-176)÷12=167÷12≈13.9px,确保列宽均匀,元素对齐时无偏差。

PC 端:采用 24 列栅格系统,列宽固定(如 80px),列间距 24px,左右边距 48px;例如屏幕宽度 1920px 的电脑,总宽度 = 24×80+23×24+2×48=1920+552+96=2568px(超出屏幕宽度时,页面可横向滚动,但核心内容需在 1200px 内显示,确保大多数用户无需滚动);栅格系统需在设计工具(如 Figma、Sketch)中预设,设计师直接使用栅格对齐元素,避免手动调整导致的偏差。

页面布局原则:

信息层级:核心信息(如商品图片、标题、价格)放置在页面的视觉焦点区(移动端上半部分,PC 端左侧或上半部分),次要信息(如商品详情、评价)放置在下方或右侧,辅助信息(如客服入口、版权信息)放置在页面底部,通过位置、大小、颜色的差异,引导用户优先获取核心信息。

元素间距:组件间的间距(如按钮与输入框、模块与模块)需统一,移动端常用间距 8px、16px、24px、32px,PC 端常用间距 12px、24px、36px、48px,避免间距杂乱导致界面拥挤;文本与图标的间距为 8px(移动端)、12px(PC 端),确保两者搭配协调,不重叠、不疏远。

适配规则:移动端优先采用垂直布局,将信息按重要程度从上到下排列,避免横向滚动;PC 端优先采用左右分栏布局(如左侧导航栏、右侧内容区),充分利用屏幕宽度;平板设备(如 iPad)需兼顾移动端与 PC 端的布局特点,横屏时采用左右分栏,竖屏时采用垂直布局;布局适配时,需确保关键元素(如按钮、输入框)不被遮挡,文字不溢出,避免影响使用。

三、文档与管理规范:确保规范落地,提升团队效率

UI 设计规范不仅需要 “设计”,更需要 “落地”,完善的文档与管理机制能确保规范被团队所有成员理解并执行,避免规范成为 “纸上谈兵”。

1. 规范文档:清晰易懂,便于查阅

规范文档是团队协作的 “工具书”,需详细记录所有规范内容,且结构清晰、语言简洁,让设计师、开发人员、产品经理都能快速找到所需信息。

文档结构:

前言:说明规范的目的、适用范围(如适用于产品的移动端 APP、PC 端网页)、版本信息(如 V1.0,更新时间 2025.11.07),让读者快速了解规范的基本情况。

基础元素规范:分章节详细描述色彩、字体、图标、组件的规范,每个章节包含 “设计原则”“具体规范”“使用示例” 三部分,例如色彩章节需说明色彩选择原则,列出每种颜色的色值与使用场景,附上色彩在界面中的应用截图。

交互与布局规范:说明交互逻辑的设计原则,列出基础交互规则与特殊场景处理方式,附上交互流程图(如页面跳转流程、按钮操作流程);布局章节说明栅格系统的参数,列出不同设备的布局规则,附上布局示例图(如移动端首页布局、PC 端详情页布局)。

附录:包含规范的更新日志(记录每次更新的内容与时间)、常见问题(如 “如何新增组件”“规范与实际需求冲突时如何处理”)、资源链接(如设计资源库、图标库的下载链接),方便读者解决疑问。

文档工具与维护:使用 Figma、Sketch 或在线文档工具(如语雀、飞书文档)制作规范文档,Figma/Sketch 文档可直接嵌入设计示例,方便设计师参考;在线文档可支持实时更新与评论,团队成员可提出修改建议。规范文档需定期维护(如每季度更新一次),新增功能或调整设计时,需同步更新规范,并通知团队所有成员(如通过邮件、团队群),确保大家使用最新版本的规范。

2. 资源管理规范:统一资源库,实现设计复用

设计资源库是规范落地的 “载体”,包含组件库、图标库、图片库等,统一的资源管理能让设计师快速调用资源,减少重复设计,同时确保开发人员获取的资源与设计规范一致。

资源库构建:

组件库:在 Figma 或 Sketch 中构建可复用组件库,将按钮、输入框、弹窗等组件封装为 “主组件”,设置可修改属性(如颜色、文字、尺寸),设计师使用时只需在 “主组件” 基础上调整属性,无需重新绘制;组件库需按模块分类(如 “基础组件”“表单组件”“导航组件”),便于查找。

图标库:将所有图标按功能分类(如 “导航图标”“功能图标”“状态图标”),存储为 SVG 格式(矢量图,放大不失真),并标注每个图标的名称、尺寸、使用场景;图标库需与规范中的图标规范保持一致,更新图标时同步更新规范文档。

图片库:收集产品常用的图片资源(如背景图、Logo、默认头像),统一存储在云端(如阿里云 OSS、腾讯云 COS),图片需压缩处理(如 JPG 格式压缩至质量 70%,PNG 格式使用 TinyPNG 压缩),减少加载时间;图片库需标注图片的尺寸、用途、版权信息,避免使用侵权图片。

资源库版本管理:使用版本控制工具(如 Figma 的版本历史、Git)管理资源库,每次更新资源时创建新版本,并记录更新内容(如 “新增订单状态图标”“优化按钮组件样式”);开发人员获取资源时,需下载对应版本的资源包,避免因资源版本不一致导致设计与开发效果差异;同时,设置资源库的访问权限(如设计师有编辑权限,开发人员有查看下载权限),确保资源安全。


UI 设计规范不是 “束缚”,而是帮你 “省时间、少踩坑” 的工具。刚开始做规范可能要花点时间,但后面不管是自己迭代版本,还是新人接手,都能快速上手,团队协作也不会因为 “设计不统一” 吵架。

如果你的项目还没有规范,不如从今天开始,先把色彩、字体这两个基础模块理清楚,慢慢完善 —— 好的设计,从来都是 “规范 + 细节” 堆出来的。


优网科技,优秀企业首选的互联网供应服务商

优网科技秉承"专业团队、品质服务" 的经营理念,诚信务实的服务了近万家客户,成为众多世界500强、集团和上市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!

优网科技成立于2001年,擅长网站建设、网站与各类业务系统深度整合,致力于提供完善的企业互联网解决方案。优网科技提供PC端网站建设(品牌展示型、官方门户型、营销商务型、电子商务型、信息门户型、微信小程序定制开发、移动端应用(手机站APP开发)、微信定制开发(微信官网、微信商城、企业微信)等一系列互联网应用服务。


我要投稿

姓名

文章链接

提交即表示你已阅读并同意《个人信息保护声明》

专属顾问 专属顾问
扫码咨询您的优网专属顾问!
专属顾问
马上咨询
扫一扫马上咨询
扫一扫马上咨询

扫一扫马上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