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过去时间里,我们用 AI 完成了 10 多个完整的 UI 设计项目。刚开始的时候,以为只要让 AI 生成完整的界面设计,就能省时省力,结果并非如此。
AI 生成的设计通常看上去还可以,颜色和结构也差不多对。但你一放大细节,就会发现问题成堆:
间距不一致
组件风格不统一
有的页面还有功能元素缺失
换句话说,它就像一个刚入行的实习生,还得你亲自“手把手教”。
于是我改变了策略——不再指望它“一步到位”,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初级 UI/UX 设计师来带。
这个新方法我称之为:
“Zoom-In Method”(逐层聚焦法)
从粗稿到细化再到像素级微调,每一步都只让 AI 处理它“该管的事”。
第一步(完成度约 50%):生成粗稿,搭建整体框架
这一阶段的目标不是完美,而是先让 AI 输出一个“大致能用”的界面草图。你需要给 AI 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上下文信息:
项目的整体目标和用户画像
各页面的功能结构
喜欢的设计风格与颜色搭配(也可以贴图或给代码)
需要包含的关键组件(如导航栏、卡片、数据图表等)
示例(电商后台管理系统):
功能:商品管理、订单追踪、用户信息维护等
页面:Dashboard、商品页、订单页、分析页、客户页、设置页
风格:极简清爽、偏专业感
色彩:白灰底配蓝(#4D93F8)和深蓝(#2A51C1)点缀
用户群:中小卖家,关注运营效率
注意:上下文越详细,AI 输出的界面就越接近你心中所想。
此阶段生成的内容大约能达到“50%完成度”:结构合理,但细节问题较多。
第二步(完成度约 99%):页面逐个优化,全面打磨细节
不要要求 AI 一次性修正所有页面,而是“一页一页地优化”。你可以让 AI自己“回顾”自己的设计,然后提出自我修正建议。
可以使用这样的提示词:
请对你刚才生成的【某某页面】进行深入优化,包括:
检查并改进组件之间的间距、字体大小和色彩一致性
应用现代 UI/UX 最佳实践(排版、层次感、视觉平衡)
修复明显错误(比如按钮对齐、文字溢出等)
保持整体风格一致,同时增强专业性与可用性
惊喜在于:AI 会自动发现一些你都没注意的细节问题,比如 padding 太小、字体样式不统一等。
这一步通常能让设计完成度达到 90% 以上,甚至接近可上线版本。
第三步(完成度从 99% → 100%):微调关键细节,精修每个像素
最后一步是“打磨”阶段,重点是提升用户体验的细节质感:
导航栏文字垂直居中是否准确?
表格行距是否过于紧凑?
按钮 hover 效果是否自然、统一?
动画是否干扰体验?
特定组件有没有视觉 bug?
每次只让 AI 修改一个小点,比如:“请微调数据表格中各行的间距”,或“请为按钮 hover 状态添加 0.2 秒过渡效果”。
这一阶段的核心是“具体、具体、再具体”:
明确说出哪个组件
提供截图或前后对比说明
说明预期样式或行为
通过多轮小步迭代,就可以将设计精细化到可直接交由前端实现。
总结:为什么这个方法更有效?
分阶段分工,避免“贪多嚼不烂”
AI 处理复杂任务时容易出错,将大任务拆成小目标更容易控制质量。
模拟真实 UI 设计流程
粗稿 → 高保真 → 像素调试,恰好是设计师日常工作的节奏。
用上下文喂养 AI,避免“猜图”
AI 并不是天生就理解 UI 设计美感,但它会“照着葫芦画瓢”。越具体,它画得越像。
最终效果大幅提升
我自己从 6~8 小时一个界面,缩短到 1~2 小时搞定;
并且完成度更高,风格更统一。

优网科技秉承"专业团队、品质服务" 的经营理念,诚信务实的服务了近万家客户,成为众多世界500强、集团和上市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!
优网科技成立于2001年,擅长网站建设、网站与各类业务系统深度整合,致力于提供完善的企业互联网解决方案。优网科技提供PC端网站建设(品牌展示型、官方门户型、营销商务型、电子商务型、信息门户型、微信小程序定制开发、移动端应用(手机站、APP开发)、微信定制开发(微信官网、微信商城、企业微信)等一系列互联网应用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