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费互联网的设计对象是类似价值主张的个体集合,他们是拥有类似价值追求的同一个人群。比如从宏观上分析拼多多的用户,其本质都是对价格敏感度高、追求性价比的同一类人。 产业互联网的设计对象是在同一利益链上的群体集合,他们是在一个业务链路上,拥有各自独立利益追求的群体聚合,通常不是同一类人,我们在内部常用“一根绳上的各种虫”来隐喻。比如一个财务报销平台,会有“报销人”、“审核人”、“财务专员”和“财务经理”等独立角色参与,而这些群体对于易用性的评价标准是彼此独立、互不干扰的。
消费互联网的竞争内核主要在于功能的丰富性和体验的易用性,竞争时往往拼的是产品对于“人性善恶”的掌控度。 -
产业互联网则不然,很难想象某企业用户会为了些许“小便宜”,将搭建在云平台A上的服务,迁移到云平台B上。显然其竞争内核除了功能和易用性外,更考验品牌力、依赖性、服务力及行业口碑。
因为目标对象和竞争内核的不同,面向消费互联网的设计抓手通常是关键用户场景、核心用户痛点,甚至是着力于满足用户显性/隐性的情感诉求,这些也是UX最熟悉和擅长的设计切入点。 -
面向产业互联网的设计抓手则不然,除了用户场景和痛点,产业UX更需要关注在基于业务需要的多利益平衡。我们对内更直白的要求是:“面向产业互联网,设计要业务化“,强调UX必须要在通透业务的前提下,切实为业务创造“可衡量”的价值。这也是横亘在所有产业UX面前,必须跨越的门槛。
消费互联网设计的价值聚焦于“主观的价值收益”。 产业互联网设计的价值聚焦于“客观的价值收益”,这里的“收益“必须是“客观可衡量”。
消费互联网赛道上,设计的本质是“体验设计”。 产业互联网赛道上,设计的本质是“价值体验设计”。
下图是改版前的首页样式。作为一家深耕专业领域的技术型公司,业务团队负责人对于官网的价值缺乏明晰的“可衡量”标准,用大白话说就是“有啥用?”,显然在这种情况下,团队很难下决心投入资源进行升级。这也是产业互联网领域内,“设计价值”未被普遍认可的表现:缺乏专业信赖度。
以下是通过用户调研及大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:
从规模上看,官网用户大致分为:
1. 潜在的大企业(大B)客户,到访目的是搜寻、调研可靠的长期云服务;
2. 潜在的小企业(小B)客户,到访目的是搜寻低成本云服务;
3. 潜在的行业个人从业者(B属性C),到访目的是搜寻廉价的/短期云服务或仅学习/测试;
从身份上看,官网用户大致分为:
1. 决策者,其本身就能决定是否购买产品/服务;
2. 搜索者,带着目的收集、比对关键信息,供决策者参考;
官网是接触潜在客户的最重要触达层,所以介绍产品及服务是最重要的“产品层”价值。
“云”作为产业互联网产品服务,基本不存在“冲动性”的客户消费行为,所以官网更多要承担“帮助客户快速收集、比对信息,最终促成购买”的“决策层”价值。
由产业互联网服务的高成本特征决定,官网必须最大化透传品牌本身在行业知名度、业务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势,起到增强客户决心的“信心层”价值。
针对用户实际浏览动线,基于“核心价值专注化”的理念,我们在不改变内容的情况下,梳理了各板块在价值透传纬度的聚焦核心。
针对“专业”这一设计调性的解读,我们最终选择“按轨迹行进的数据粒子”作为视觉表现的微观元素,利用“宏/微观视角下聚散演变过程中的动静形态”,预留出充足的创意空间。
下图是最终的滴滴云3.0官网升级方案:
滴滴云3.0官网首页升级,是一个纯设计驱动的项目,升级过程中没有实质性的产品内容变动,上线后也没有运营造势。但其最核心的“用户注册转化率”较2019年同期提升了69%,超出了业务预期。通过这个项目,创造“可衡量价值”这一设计理念被证明能非常好的适用于“滴滴云”这样的产业互联网产品需要。我们将在之后的案例中,继续和大家深入探讨面向产业互联网的“价值体验设计(Value eXperience Design)”。
文章转自:滴滴-CDX创意设计中心 智慧产业组
CDX-智慧产业-涅槃设计
丁勇、朱鹤群、王红娟、赵文瑄、韩松、郭奋飞、任志超、董广、罗伽音
更多精彩文章 请“识别二维码”关注我们!
别忘了「点赞」+「在看」哦!

优网科技秉承"专业团队、品质服务" 的经营理念,诚信务实的服务了近万家客户,成为众多世界500强、集团和上市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!
优网科技成立于2001年,擅长网站建设、网站与各类业务系统深度整合,致力于提供完善的企业互联网解决方案。优网科技提供PC端网站建设(品牌展示型、官方门户型、营销商务型、电子商务型、信息门户型、微信小程序定制开发、移动端应用(手机站、APP开发)、微信定制开发(微信官网、微信商城、企业微信)等一系列互联网应用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