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月又加了 3 个功能,怎么用的人反而少了一半?” 某连锁便利店老板盯着后台数据犯愁。他的小程序从最初的 “扫码付款”,慢慢塞进了 “会员积分、优惠券、商品预售、门店自提、社区拼团”,首页按钮排了整整两屏,连店员都得翻手册才知道 “怎么切换自提和配送”。 很多企业做小程序,都陷入了 “功能越多 = 价值越高” 的误区。就像给手机装 App,桌面堆满图标时,你反而找不到常用的那个。当小程序变成 “功能迷宫”,用户只会用脚投票 —— 数据显示,功能超过 8 个的小程序,用户平均停留时间比极简版短 60%,跳转 3 次还没找到目标的用户,90% 会直接退出。
某教育机构的小程序迭代史很典型: 1 初版:只有 “免费试听” 和 “课程购买” 2 个功能,用户一眼就能找到入口,咨询量稳定; 2 3 个月后:加了 “名师介绍”“学员评价”“育儿干货”,首页按钮变成 6 个,咨询量降了 20%; 3 半年后:又加了 “校区活动”“家长社群”“成长测评”,首页挤成 “九宫格”,咨询量直接腰斩。 老板的逻辑是 “功能全了,用户才能感受到专业”,但用户的逻辑是 “我来买课,没必要看那么多‘附加题’”。就像去餐厅吃饭,菜单上 “主食”“配菜”“饮料”“周边商品” 堆在一起,你只会觉得 “选个菜太费劲”。 功能越多,用户越容易犯的错: 1 找不到核心按钮(比如 “下单” 被 “新品推荐” 挤到角落); 2 被无关功能干扰(想预约服务,却被 “品牌故事” 弹窗打断); 3 觉得 “太复杂,懒得学”(尤其对中老年用户,3 个以上功能就容易劝退)。
打开自己的小程序,对照这 3 个场景,中 2 个以上就该 “砍功能” 了: 1 “3 秒内说不出小程序的核心作用” 问团队成员:“我们的小程序最主要是干嘛的?” 如果答案是 “啥都能做”,而不是 “能快速订房”“能直接约课”,说明重点已经模糊。 2 “核心功能藏在第二屏之后” 某奶茶店的 “点单” 按钮被 “品牌发展史” 和 “加盟咨询” 挤到第二屏,数据显示:用户从首页划到第二屏的概率只有 30%—— 等于 70% 的人没机会看到核心功能。 3 “非核心功能点击量不到 5%,却占着首页 C 位” 后台数据不会说谎:如果 “关于我们”“企业动态” 这类功能的点击量常年低于 5%,却和 “下单”“预约” 并排放在首页,就是在浪费用户的注意力。
1 “用一句话定义核心功能” 拿一张纸写下:“用户打开我们的小程序,最想完成的一件事是______”。比如: 餐饮:“快速点单,不用等”; 美容:“预约到店时间,不用排队”; 零售:“直接买东西,查物流”。 只保留能帮用户完成这件事的功能,其他的全部往后挪。 2 “首页只留 3 个按钮,多一个都嫌多” 某生鲜超市把首页从 8 个按钮砍到 3 个 ——“今日特价”“配送到家”“到店自提”,其他功能(如 “会员积分”“优惠活动”)收进 “我的” 菜单,结果下单转化率提升了 47%。 原则是:首页只放 “用户打开后 3 秒内可能用到” 的功能,剩下的 “需要时再找” 就行。 3 “按点击量给功能排座次” 导出后台 “功能点击排行榜”,把前 3 名放在最显眼的位置(比如顶部 banner、中间大按钮),4-10 名放进二级菜单,10 名以外的直接删掉。 某瑜伽馆删掉 “瑜伽知识科普”(月点击 12 次),把 “私教预约” 按钮放大后,私教订单量涨了 60%。
小程序的本质是 “工具”,而工具的价值在于 “高效解决问题”。就像瑞士军刀,真正常用的只有那 2-3 个功能,多出来的刀刃反而会碍事。 别再用 “功能多” 自我安慰了 —— 用户需要的不是 “万能工具”,而是 “能一眼看到重点、一按就解决问题” 的简单工具。 5 分钟判断哪些功能该留、哪些该砍,让小程序越简单,用户越爱用。

优网科技秉承"专业团队、品质服务" 的经营理念,诚信务实的服务了近万家客户,成为众多世界500强、集团和上市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!
优网科技成立于2001年,擅长网站建设、网站与各类业务系统深度整合,致力于提供完善的企业互联网解决方案。优网科技提供PC端网站建设(品牌展示型、官方门户型、营销商务型、电子商务型、信息门户型、微信小程序定制开发、移动端应用(手机站、APP开发)、微信定制开发(微信官网、微信商城、企业微信)等一系列互联网应用服务。